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戊戌变法: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
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链条,中国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然而,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的民族,历朝历代总是有人在民族发展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1898年6月11日,以康有为为代表的一批知识分子,在我国掀起了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史称“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
1898年1月,康有为上书皇帝,提出了三条变法纲领:
立即宣布实行变法; 广开言路,各级官吏都有权向皇帝上奏折; 全盘改革政治机关。
“戊戌变法”一开始变得轰轰烈烈,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一大批维新人士惨遭杀害。
康有为(左)、梁启超(右)
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这里我并不想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做什么分析,也不想对其产生的意义再做更多的评述。我只是想说这样一点:知识分子的秉性是什么?或者说到底怎样才称得上一个知识分子。孔子曰:“君子不器。”孔子的意思是说,君子不是器物,君子是有灵魂的人。
这灵魂是什么?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讲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可称之为范仲淹铁杆“粉丝”的张载对范仲淹的这句话佩服的五体投地,后来在范仲淹的教导下他潜心治学,写下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千古名句。
范仲淹、张载所留给后人的这些话语,都可以看成是对“君子”的最好诠释。“君子”,就是懂得为什么而学习的人;就是“识”之所“知”,懂得把所学的知识用到什么地方的人;也可以说“君子”就是懂得使命和担当的人,在民族和国家需要时能够挺身而出的人。
用这样的标准审视今天的知识分子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我们有些知识分子早已经忘记了自己是怎么来的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要往哪里去。知识再多、学问再大、能力再强又能怎样?没有人会自己成功。没有祖国、没有人民,我们可能什么都不是。因此,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定要自觉担负起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要把所学的知识、增长的本领,用到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当中。千万不要咋咋呼呼的,甚至和人民讨价还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怎么能算得上是一名知识分子呢?
当下我们中华民族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就是要把个人的聪明才智运用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这才算得上是名知识分子,才能被人瞧得起。做到这点难吗?先人们尚能如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差哪呢?
或者↓点击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