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年是哪一年的 格致书院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总有它的传说!
戊子年是哪一年的 格致书院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总有它的传说!
清末广州外国语学校
公元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农历戊子年。
也是一个鼠年。
这一年,天空没有异象,没有祥瑞,然广州教育界似乎在秘密酝酿一幅世纪大图景。
新年伊始,在沙基金利埠,美国牧师哈巴安德创办的格致书院正式开学。入学的学生中,有一个叫陈少白的19岁青年,4年后戊子年是哪一年的,他开始奔走革命,摁下了清王朝灭亡的启动键,是元老级民主革命家。
格致书院刚开始命运多舛,后在坚定守持与苦心经营中慢慢步入正轨,蒸蒸日上,40年后,发展成为名噪一时的岭南大学。现在广州教育界的扛把子——华师附中和广东实验中学,同样源自格致书院。
而今,格致书院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总有它的传说!
这一年,在五仙门,还有另一所由美国牧师容懿美女士创设的培道学校也开学了。培道女中是一所很出名的贵族学校,里面的学生几乎全是高管或富贵人家的小姐。且自带明星光环,其中不乏顶级流量明星,例如胡蝶。
如今成了广州市第七中学,同样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
培正男校也在这一年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于次年正式开办,其历史上享有“北有南开、南有培正”的赞誉。
培正基因强大,繁衍出一个庞大的培正家族,一门八校,分布粤港澳三地。广州占据四席:广东培正学校、广州培正中学、越秀区培正小学和西关培正小学。
是年盛夏,广州城西源头村,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创办的广雅书院终于竣工,正式举行开院启用仪式。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启动的重要标志。
为了目睹这所新式书院的风采,人们竞相奔走,熙熙攘攘地朝源头村走去,观者人数众多,以至把周边食肆的米饭都抢光了。
广雅书院所引起的轰动,受到了外国情报人员的关注,认为是“广东教育史上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事件”。
事实上,他们业务能力还不错,判断很准确。广雅书院一出场就跻身“中国四大名府”行列,如今照样位居“广州四大名校”行列,盛名百年,风光依旧。
这一年,在中山七路,陈氏书院开始修建,由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以供同宗子弟读书或参加科举考试。
科举废除后,陈氏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国期间,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
陈氏书院最终的归宿是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广东省著名的宗祠建筑,俗称陈家祠。凭着叹为观止的建筑工艺,被评选为广州文化名片,羊城八景之一,“广州十大旅游美景”,门票仅10元,学生还半价,绝对超值。
这一年,在广州长堤大马路仁济街,有一所叫真光书院的学校,学校的招生规模实现了大突破,已达100多人。
真光书院由美国传教士那夏理女士于1972年创办,今天的真光中学还保留了当初“尔乃世之光”的校训。
这一年,在芳村花地听松园,从沙基同德大街迁来了一所学校,名字正式由安和堂更改为培英书院。
培英书院由美国传教士那夏礼博士于1879年创办,他是那夏理女士的哥哥。后来,培英书院与格致书院一度合并,那夏礼担任校长。再后来,成了广州培英中学,曾跻身“中国名校”行列。
这一年春节后不久,22岁的孙中山失去了父亲。
孙父孙达成早年务农,兼做村中更夫戊子年是哪一年的 格致书院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总有它的传说!,直到长子孙眉出洋到檀香山做工,家境才得以好转,安度晚年,终年75岁。
此前,在中法战争中,刚刚成年的孙中山年轻气盛戊子年是哪一年的,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行径,开始萌发反清革命思想。
此时,由于经常发表反清言论,热衷反清革命事业,屡遭通缉,不遑家计。直到父亲病重,孙中山才返回探视。
这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已有燎原之势,之后孙中山举起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戊子年是哪一年的 格致书院已不在江湖,江湖上却总有它的传说!,最终终结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这一年9月,30岁的广东青年康有为北上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他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
然而,这封奏书并未到光绪皇帝手中。军机处的官员认为其言辞激烈,文字过火,所以截留了。
不过,这丝毫没有阻止康有为那颗想要变法救世的决心,后来他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再后来,更加著名的维新变法开始,历时103天后失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和思想启蒙运动。
第一次上书未果,康有为回到广州,开办万木草堂,聚徒讲学。
万木草堂主要讲授中国数千年来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旁及西方国家历史、政治,也注重体育和音乐。明确提出中体西用为办学宗旨,采用中西并重的教育内容,对当时的书院教学影响很大。
从而,万木草堂宣传改良主义思想,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
康有为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叫梁启超的青年,颇具才华,很快脱颖而出,成为康有为的高足弟子和得力助手。
梁启超随老师康有为亦步亦趋,鼓吹变法,讲求维新。退出政治舞台后,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清末公认的优秀学者。
梁启超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一词;还有“经济”“组织”“干部”等新词,皆始于他。
这一年,在广州高第街,许崇清呱呱坠地。
广州许地许氏家族号称“广州第一家族”,移居广州前,已在潮汕地区繁衍千年,乾隆中叶开始定居广州,两百多年来高第街许氏名人辈出。知名度最高的要数许广平,她是鲁迅的第二任妻子。
许崇清出身这样显赫家族,自然见识不凡,还是一个青年留学生时,就敢与学界泰斗蔡元培论战,轰动当时学界,他也因此一战成名。
32岁,许崇清出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与陈独秀组织广东教育委员会。后参与策划中山大学的建设工作,并三次出任中山大学校长。
许崇清是孙中山麾下的一员大将,他以惊人的革命胆略做了两件大事,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
一是在担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发起收回教会学校外国人管理权及禁止在学校内传教的运动,影响遍及全国;
二是重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期间,陈济棠鼓吹封建道德,强制各级学校讲授《孝经》,许崇清坚决反对所谓封建道德,在华南地区引起强烈的反响,得到广大教育界和青年学生的热烈拥护。
许崇清是华南地区教育界一面光辉的旗帜。
这一年年末,蒋光鼐也出生了。16年那年戊子年是哪一年的,他与同窗好友来广州陆军小学求学,逐渐成长成一位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后来永远沉睡在广州这片土地上。
在荔湾区,蒋光鼐旧居附近的一所小学,更名为蒋光鼐纪念小学,学校“立报国之志,培文武之才”,学生以蒋光鼐为榜样,走“文武之路”。
这一年,广州城里安装上了第一盏电灯,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引进电力设备和100盏灯泡,偌大的衙门内外照得如同白昼,成为广州城前所未有的一个奇观。
此时距离爱迪生发明电灯仅仅9年,广州用电远远早于国内其他城市。
两年后,一个叫黄秉常的旅美华侨在广州创办电灯公司,这标志着电气化正式向广州市民社会扩展。电灯扩展助力广州城市近代化发展,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其中包括教育领域。
这一年年底,清政府呕心沥血多年的帝国北洋水师正式建成,清王朝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第四、亚洲第一的海军大国。
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有一个叫邓世昌的将领,他来自广东广州,是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
邓世昌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
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壮烈牺牲,举国震动。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毗邻邓世昌故居的一所小学更名为邓世昌纪念小学,学校让世昌精神永存孩子们心中。
这一年,张之洞还给光绪上了一道折子,开筑广州近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条马路——长堤马路,由此拉开了长堤商业传奇的序幕。
广州教育的黄金时代也在这一年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