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堂:丁火柔中,内性昭融
风水堂:丁火柔中,内性昭融
【原文】
丁火柔中,内性昭融。抱乙而孝,合壬而忠。旺而不烈,衰而不穷。如有嫡母,可秋可冬。【原注】
丁干属阴,火性虽阴,柔而得其中矣。外柔顺而内文明,内性岂不昭融乎?乙非丁之嫡母也,乙畏辛而丁抱之,不若丙抱甲而反能焚甲木也,不若乙抱丁而反能晦丁火也,其孝异乎人矣。壬为丁之正君也,壬畏戊而丁合之,外则抚恤戊土,能使戊土不欺壬也,内则暗化木神,而使戊土不敢抗乎壬也,其忠异乎人矣。生于秋冬,得一甲木,则倚之不灭,而焰至于无穷也,故曰可秋可冬。皆柔之道也。
【任氏曰】
丁非灯烛之谓,较丙火则柔中耳。内性昭融者,文明之象也。抱乙而孝,明使辛金不伤乙木也;合壬而忠,暗使戊土不伤壬水也。惟其柔中,故无太过不及之弊,虽时当乘旺,而不至赫炎;即时值就衰,而不至于熄灭。干透甲乙,秋生不畏金;支藏寅卯,冬产不忌水。
【解读】
丁火是阴火,纯阴之火丁火柔中,名为灯烛之火,光照千家万户,其性柔质弱,柔顺而得中和之气,文明和谐,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是最合适的状态,为人不为己。相对于照耀天地的太阳丙火,丁火是凡火,是世俗之火风水堂:丁火柔中,内性昭融,可做炉火冶炼万物制成金银铜铁器皿。即使丁火当时令,处于旺盛,也不至于猛烈炎热,就算不得时令,处于休囚,火势衰弱,也不至熄灭。木生火,乙阴木是丁阴火的偏印,甲阳木是丁阴火的正印。乙木和丁火相邻,火克金,金克木,辛金不能克伤乙木,木生火,乙阴木生丁阴火,这就是孝。壬阳水是丁阴火的正官,丁壬相合,土克水,火生土,这样戊土就不能克伤壬水,这就是忠。丁火生于秋季和冬季,木生火,天干上出现甲木乙木,地支上出现寅木卯木,木生火,这样丁火就有木生助扶持,不用担心火势过于弱小乃至熄灭,丁火可以长久地维持下去。丁火生于秋季,金正当时,处于旺盛,火克金,但是丁火并不畏惧强盛的金。丁火生于冬季。水克火,丁火也不畏惧水来克制。这是因为丁火最大的特点就是性质柔软有韧性,所以不必担心命局中本命弱小而不能承受得住用神。
火克金,我克者妻财,所以日干丁火以庚金辛金为妻财;水克火,克我者官鬼,日干丁火以壬阳水为正官,以癸阴水为偏官。如果年干月干时干出现庚金辛金壬水,其人出生在秋冬季节,命局中有金水,日主处于旺盛,妻财官鬼能够发挥作用。如果没有出现这三个天干,其人出现生在秋冬季节,命局中有金水,妻财官鬼也能够发挥作用。如果出现丙火和丁火争夺妻财,还没有伤官食神,就代表拥有此命的人很难获取名利。如果出生在夏季,命局中有火土,就算出现财官,也没有力量,及时得到滋养帮助,也不会大富大贵,适合行西北运和地支金水,避忌伤官衰败财运,畏惧官杀混杂,有杀神无法压制,官鬼当做鬼来看,压制太过,就注定此人贫穷困乏,还要看月干能不能生助日干,在命局起不起作用,根据程度轻重来推断,大运的喜忌和上面说到的一样。
春节的丁火
春节的丁火,木生火,木正当时令处于旺,丁火就处于相,火把木当做体,木火同时起作用,春季的丁火适合木来生助扶持,孟春有阳和之气,火木相合。如果地支出现寅木卯木辰土主东方,木过于旺,火的力量也受阻隔,金克木,这就需要天干上出现庚金来压制木气,丁火发挥不了作用,就代表此人仕途有利,可建功立业。或者地支出现申子辰三合成水局,再有壬水透干,杀神重本命轻,就代表此人一定英年早逝,或者暴死。如果戊己透干,杀神旺能够压制,就代表此人一定能够高官显爵,木克土,如果出现一甲破土,那么此人就很平凡了。
夏季的丁火
夏季的丁火,丁火正当时令,火处于旺盛,有力,火势猛烈炎热,一定要用水来成就水火既济,如果没有水来调节,就有自焚的危险。如果再出现木,木生火,就会让火势过于旺盛,火旺盛木焚烧,这个人就有夭折的危险。夏季正是火旺的时节,应该利用癸水来调和丁火,这样就能水火既济,才算好的生辰干支。
秋季的丁火
秋季的丁火,气势转弱,性质阴柔,属于退气,金正当时令,火克金,我克者妻财,所以金作妻财看待。金处于旺,发挥作用丁火柔中,本命火处于休的状态,气势弱,承受不住旺盛的妻财,木生火,这时候必须要有甲木乙木来生丁火。并且正是秋季,天气慢慢变冷,金生水,金水都处于旺相,气势强,为了升高温度,还需要丙火来扶助。丙火能够压制妻财护住印绶也不用担心会争夺丁火的作用,所以秋季的丁火丁火柔中,命局中最好能够出现甲木、庚金、丙火透干的情况。
冬季的丁火
冬季的丁火,火正处于衰绝,阴气转衰,丁火的生机基本失去。地支亥水是丁火的绝地,地支亥水里面甲木处于长生,就能让丁火衰败但不熄灭,子水丑土是火的胎养之地,让火气酝酿,火势绝处逢生,所以冬季的丁火,气势衰败到了极点,而此时水正当时令,处于旺盛,水生木,木生火,适合出现木生火来救助丁火,水克火,旺水克制住弱火所以遇到水,丁火一定已经遭受厄运,彻底熄灭。出现木就能绝处逢生,焕发生机,出现水就旺水克灭弱火。因此,冬季的丁火风水堂:丁火柔中,内性昭融,一定离不开木。
资深研易数十载,探索人生奥秘源
以霜雪之洁求其品,以岱宗之高求其志,
以潭壑之深求其学,以大地之厚求其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