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
纪年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
给天干地支编号——
天干:甲4、乙5、丙6、丁7、戊8、己9、庚10、辛1、壬2、癸3
地支:子4、丑5、寅6、卯7、辰8、巳9、午10、未11、申12、酉1、戌2、亥3
以公元年的尾数在天干中找出对应该尾数的天干,再将公元纪年除以12,用除不尽的余数在地支中查出对应该余数的地支,这样就得到了公元纪年的干支纪年。
另外一种算法——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年份- 3)/12余数对地支 如1894-3=1891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1891除以12余数是7即为午 即1894年是甲午年
纪月
节气时间段 中气 近似农历 甲或己年 乙或庚年 丙或辛年 丁或壬年 戊或癸年
寅月 立春—惊蛰 雨水正月丙寅月 戊寅月 庚寅月 壬寅月 甲寅月
卯月 惊蛰—清明 春分二月丁卯月 己卯月 辛卯月 癸卯月 乙卯月
辰月 清明—立夏 谷雨三月戊辰月 庚辰月 壬辰月 甲辰月 丙辰月
巳月 立夏—芒种 小满四月己巳月 辛巳月 癸巳月 乙巳月 丁巳月
午月 芒种—小暑 夏至五月庚午月 壬午月 甲午月 丙午月 戊午月
未月 小暑—立秋 大暑 六月辛未月 癸未月 乙未月 丁未月 己未月
申月 立秋—白露 处暑 七月壬申月 甲申月 丙申月 戊申月 庚申月
酉月 白露—寒露 秋分 八月癸酉月 乙酉月 丁酉月 己酉月 辛酉月
戌月 寒露—立冬 霜降 九月甲戌月 丙戌月 戊戌月 庚戌月 壬戌月
亥月 立冬—大雪 小雪 十月乙亥月 丁亥月 己亥月 辛亥月 癸亥月
子月 大雪—小寒 冬至 十一月 丙子月 戊子月 庚子月 壬子月 甲子月
丑月 小寒—立春 大寒 十二月 丁丑月 己丑月 辛丑月 癸丑月 乙丑月
纪日
干支纪日,60日大致合2个月一个周期;确定的文献指出干支纪日始于鲁隐公三年夏历二月己巳日(公元前720年二月初十)。
因为儒略历的平年有365日,而每4年一次,公元年能被4整除纪年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闰年有366日戊寅年甲寅月丁酉日戊寅年甲寅月丁酉日,平均一年365.25日,所以4年1461日和一甲子的60日戊寅年甲寅月丁酉日,最小公倍数是29220日,合80年。这就是说,每80年,干支纪日对应的儒略历月日日期会反复一次循环。
天干地支次序表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时辰地支 北京时间甲或己日 乙或庚日 丙或辛日 丁或壬日 戊或癸日
子时23时—1时 甲子时丙子时戊子时庚子时壬子时
丑时1时—3时乙丑时丁丑时己丑时辛丑时癸丑时
寅时3时—5时丙寅时戊寅时庚寅时壬寅时甲寅时
卯时5时—7时丁卯时己卯时辛卯时癸卯时乙卯时
辰时7时—9时戊辰时庚辰时壬辰时甲辰时丙辰时
巳时9时—11时 己巳时辛巳时癸巳时乙巳时丁巳时
午时11时—13时 庚午时壬午时甲午时丙午时戊午时
未时13时—15时 辛未时癸未时乙未时丁未时己未时
申时15时—17时 壬申时甲申时丙申时戊申时庚申时
酉时17时—19时 癸酉时乙酉时丁酉时己酉时辛酉时
戌时19时—21时 甲戌时丙戌时戊戌时庚戌时壬戌时
亥时21时—23时 乙亥时丁亥时己亥时辛亥时癸亥时